2025年8月26日,文蔚書畫展2025年北京展預展在底蘊深厚的國際書店拉開帷幕。作爲新中國最早的圖書進出口專業機構,國際書店自1949年12月1日成立起便肩負文化交流使命,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店名更賦予其獨特文化標識。文蔚選擇在此舉辦北京首展,正是希望在書香萦繞中,讓中國畫新探索與文脈相連、與國際文化牽系。 ![]() 文蔚《涌日》68×45cm 年代2025 此次展覽集中呈現文蔚30余幅近年潑彩新作,既是她在中國畫領域的探索性轉型,更彰顯青年藝術家的時代擔當。正如潘天壽所言:“中國書畫藝術是畫氣不畫形,氣要盛,勢要旺,力求在畫面上造成蓬勃靈動的生機和節奏韻味,以達到中國繪畫特有的生動性。”文蔚的作品,正是當代人對藝術與時代的真誠思考,也是對傳統藝術精神的當代诠釋。 ![]() 文蔚《遥璧》53×77cm 年代2024 駐足其潑彩潑墨山水前,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撲面而來。《湧日》,畫面充滿了生機盎然的力量。下方密林幽深的山體,壓住了畫面蒸騰的色彩,使畫面濃豔而不顯火氣,日出朝雲驚豔明亮,形成了畫面的視覺中心。“深巒暗鎖千重彩,卻讓天光破霧飛。” ![]() 文蔚《斜阳映照群山色,满目青绿入画中》108×39cm 年代2021 《觀滄海》則以朱砂替代墨色,演繹傳統勾、皴、擦、點、染技法。筆觸時而剛健、時而飄逸,濃淡幹濕、長短輕重的變化,不再服務于山石江河的形態與空間,而是化作獨立抽象的符號,以心象構成新的意味形式,盡顯藝術表達的創新巧思。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語言,根植中華文化,融合東方哲學與現代表現,形成獨特美學。 ![]() 文蔚《山下层层桃花漫,云中烟火似有家》64×30cm 年代2024 《空山白》中,灰墨潑染的山形如太古洪荒,一線銀練瀑布注入靈動;山間白雲以石青、石綠、朱膘揉染,色墨在水中自然暈化,成就“雲蒸霞蔚”的奇觀。這抹青綠,既是李白筆下“處處長隨君”的漂泊雲影,也是畫家逸氣的具象表達。“火”系列之《灼灼》更具深意,缭繞紫焰與紅光間,渾厚輕盈的焰火翻卷,既預示“九紫離火運”的到來,更象征女性自我成長的黃金時代——火可向外普照、彰顯創造力,亦可向內探尋、實現心靈覺醒,恰如“焰燃浩宇千重彩,光透靈台萬慮塵”的意境。 ![]() 文蔚《抚云登天》64×30cm 年代2024 《興雲破日》則展現文蔚對石色與墨色交融的娴熟掌控。石青石綠、朱砂與墨色組合,營造出介于具象與抽象間的山影色影,潑彩達至“無墨勝有墨、無筆勝有筆”的境界。這份自然流韻,是她深耕傳統山水造形、審美與筆墨的沈澱,更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融合。 ![]() 文蔚《且歌》33×39cm 年代2024 《玉虹》雖在畫面效果上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相近,但其內核仍是爛熟于心的傳統山水圖式。這印證了文蔚的創新從未脫離傳統根脈——形式上少有用筆、追求天成,骨子裏卻流淌著傳統文化血液,深植中國山水審美土壤。 ![]() 文蔚《春山回暖小桃红》138×34cm 年代2021 《遠岑》、《晴峰連奇雲》、《曲岸》中,大片青綠鋪灑沖融,自然流氤的動感成爲畫面核心。山水之形不再依賴傳統勾勒點皴,轉而以色塊的潑、染、積、融、點塑造,雖無山石屋木的具象描繪,卻能讓觀者真切感知山水神韻,打破傳統模式的同時,帶來全新視覺體驗。 ![]() 文蔚《慰风尘》138×35cm 年代2025 縱觀這些新作,既能見時代審美與外來文化的滋養,更能感其對傳統文化的深耕。作品承載著傳統熏染的意境與趣味,實現了司空圖“不著一字,盡得風流”的藝術追求,以縱橫捭阖之勢展現宇宙萬象,爲潑彩山水注入新能量。 ![]() 文蔚《霞岭》33cm×44cm 年代2024 文蔚的作品,不僅是個人藝術曆程的縮影,更給出了中國傳統繪畫當代生存的啓示:傳統不是凝固標本,而是流動長河,需在演變中吸收新元素;創新不是背離根脈,而是讓文化基因在新時代綻放。她以潑彩爲匙推開現代藝術之門,叩問藝術本質——如何讓古老水墨精神在當代蓬勃生長,這是每位藝術家的課題。 ![]() 文蔚《鸿波挟云飞》180×97cm 年代2023 而文蔚已然交出答案: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,融入時代元素與個人感悟,讓傳統繪畫在當代煥發光彩。這也提醒我們,唯有平衡傳統與創新,中國傳統繪畫才能在當代藝術舞台上持續閃耀。 ![]() 文蔚《如淀》45cm×64cm 年代2024 ![]() 文蔚《丰台秋晴》107cm×24cm 年代2024 |
![]() 鮮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過 |
![]() 雞蛋 |